贵阳:地下修建污水厂 地上河湖清又亮
全康环保:夏季的早晨,贵阳市南明河畔沿河而建的活水景观公园里,不少大爷拎着鸟笼,在公园中遛鸟,成群的画眉鸟在林间齐鸣,声音婉转动听;芦苇丛中,清澈的湖水傍着水车徐徐流动;宽阔的健步道上,青年男女带着宠物狗奔跑……
这和普通的湖水公园似乎没什么两样,但在活水公园下方,贵州省首座下沉式污水处理厂――青山再生水厂――正“暗流汹涌”。
侯金志是看着青山再生水厂建起来的,他养了一只画眉鸟,每天都会和邻居们到公园里散步遛鸟。
这位76岁的老人在污水处理厂修建之初也持反对意见,后来认识到这确实是个利民的大工程,污水处理厂建在地下不仅节约土地,也不会影响到居住。
他带着记者来到公园深处爬满藤蔓的一角。“不是一直居住在这儿的话你根本不知道地下还有污水处理厂,唯一能听到动静的就是伸出地面的排风口。”
青山再生水厂由中国水环境集团投资修建,于2015年正式投入运营,其分布式下沉模式为土地资源有限而污水总量日益增加的城市地区提供了解决方案。
据中国水环境集团董事长侯锋博士介绍,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在南明河综合治理中的成功实践,为全国特别是喀斯特地区解决困扰城市发展的内河治理问题贡献了贵阳智慧和贵阳方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目前,该系统已在全国21个省市实施。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污水处理厂成为维持城市运转的‘标配’,但传统建在地面上的污水处理厂往往因具有噪音大、臭味重等缺点,居民普遍对这类项目抱有厌恶情绪。”中国水环境集团青山再生水厂厂长周福波说,下沉式水处理系统正使“邻避”变“邻利”,实现与居民区“零距离”。
南明河是长江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全长185公里。历史上,南明河清澈见底、风光旖旎,一直是贵阳居民的直接饮用水源。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及时配套造成南明河水质恶化,一度成为一条“失去生命的河流”。
2004年以来,贵阳市进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阶段,到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猛增4倍以上,人口从200多万增长至400万,污水排放量大幅增长,超过南明河环境承载力,加之生产生活取水急剧增加,挤占河流生态补水,河道自净能力降低,南明河污染逐步加重。
侯金志在南明河畔居住了50多年,他对河水的污染情况再清楚不过。“在我小时候南明河清澈见底,经常在河里洗澡,后来随着工业发展,污染非常严重。这附近以前有个电厂,排出来的废水是黑色的,我们都不敢靠近。”
流域综合治理全面展开
据贵阳市水务管理局副局长刘楚霞介绍,为彻底整治南明河污染问题,贵阳市痛定思痛,于2012年引入系统治理思路对南明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她告诉记者,以往南明河污水处理,主要采取沿线集中收集、长距离输送至下游集中处理的模式,工程建设和管护难度大,截污沟和末端处理超负荷运行,污水沿途渗漏、溢流造成污染。
启动南明河综合治理工程后,贵阳市按照“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原则,在南明河干、支流沿线污水量大的区域就地就近修建污水处理厂,这种做法更加符合贵阳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要求,也降低管网建设维护难度和成本。
“贵阳是全国第一个大范围建设下沉式污水处理生态系统的城市。2017年以来,全市新建的20座污水处理厂中,有14座采取下沉式建设。”刘楚霞补充道。
解决了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硬伤后,贵阳市在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上做加法。优化污水处理厂布局后,用达标尾水作为生态景观用水回补南明河,每天向全流域提供150万吨生态补水。
刘楚霞表示,上述举措有效解决了南明河核心段淤积重、水变黑、臭味浓等突出问题,全流域25处黑臭水体全部消除,河流自净能力得到逐步恢复。
如今,南明河干流城区段水生动植物种群类型丰富,“除臭”“变清”“景美”治理目标逐步实现。
此外,贵阳市在有效解决传统地面污水厂臭气重、噪声大的同时,实现了土地集约、环境友好、成本降低,并尝试在南明河流域挖掘更多商机。
据介绍,贵阳市14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节省管网布局、征地投资约15亿元,节约建设用地163.5亩,破解了山地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用地难题。
综合治理带来经济效益
贵阳市在地下修建污水厂,地上修建商业综合体、公园广场、体育场等设施,实现了城市生态“负资产”向“正资产”的转变。
位于贵阳市南明区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子项目贵钢再生水厂,厂区上方将建成贵钢BRT枢纽站,服务范围为贵钢区域及虹桥大沟上游段约454公顷,服务人口约13万人。
在人口最密集的中心城区,建成贵医和六广门两座污水处理厂,埋深30米以上,配套建设商业建筑、商务写字楼、体育设施共24.97万平方米,停车位4000余个,形成以中心城区体育运动休闲产业、现代商贸服务业等为特色的产业集聚区。
随着南明河治理的不断深入,河畔环境得到显著提升。作为南明河重点流经区域,南明区旅游业受益匪浅。
其中的标志性建筑甲秀楼便是闹市中一处不可多得的清幽之地,沿河凉风习习,是游客们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甲秀楼对面,与古建筑风格相得益彰的熙苑茶馆静静伫立在闹市中。38岁的行政经理李娜告诉记者,南明河启动实施系统治理以来,甲秀楼景区环境得到了提质升级,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一到旅游旺季,景区附近的商家生意非常红火。
“很多本地人在带着外地亲朋好友游玩甲秀楼后会来店里茶歇,享受河畔宜人的风景。”她补充说。
凌晨两点,花园烧烤店接待完最后一桌客人后打烊。店长尹凯云今年47岁,在甲秀楼附近开烧烤店已经7年。“进入7月以来,加班到半夜成了常态。我们门店差不多30张桌子,每天却要接待300桌左右,客人来吃饭排队差不多1小时。”
尹店长告诉记者,每逢暑期,贵阳的避暑经济真是旺爆了。“到店的顾客有三分之一都是游客,他们夜游完甲秀楼顺带尝尝贵阳特色烧烤。”
2012年,南明区旅游接待总人数639.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9.79亿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国内旅游业遭受重创背景下,全区旅游接待人数为2431.1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60.87亿元。
“南明区作为贵阳市旅游市场最大的游客集散地,市内及附近的景区景点成为了游客在贵阳短暂停期间不二的选择,特别是南明河沿岸的知名景点,更是游客必到之地。南明河综合治理取得的成效不可估量,对游客心中全面提升贵阳的城市品牌形象有着较大的影响,更是‘爽爽贵阳’旅游名片推广有力的支撑。”南明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王尧军介绍到。
侯金志感叹道:“现在南明河又回到我小时候的样子,而且比过去更好,健步行道又长又平,我把鸟笼往树上一挂,能在这儿溜达一早上。现在游客也变得很多,我们老百姓有了休闲活动的好地方,生态好了感觉非常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