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11月1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公布《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到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业绿色发展得到有效保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农业生产环境水清、田洁、土净。全区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持续实现零增长,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农用残膜回收率达9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5%以上,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达到3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
农业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按照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等部委印发《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精神,切实改善我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攻坚,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生态环境风险有效控制,着眼于建设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建立,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农业绿色发展得到有效保障,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农业生产环境水清、田洁、土净。全区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持续实现零增长,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农用残膜回收率达9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5%以上,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水产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达到35%以上,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1.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组织彭阳县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探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及污染负荷评估,逐步摸清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优先治理区域,探索主要治理措施。加强农用残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等废塑料利用、处置环节环境监管,监督企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各市、县〔区〕)
2.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合理调整施肥结构。大力推广化肥减量增效与有机肥替代技术,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有机肥加工”的模式。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集成推广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高效技术,示范推广缓控释肥、水溶肥、生物肥等新型肥料,推进测、配、产、供、施一体化服务,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广泛开展化肥使用调查监测工作。到2025年,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各市、县〔区〕)
3.开展农田灌溉用水和出水水质监测。在卫宁、青铜峡等引黄灌区开展农田灌溉用水和出水水质监测。调整种植结构,控制高耗水、低效益农作物种植面积,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鼓励和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间歇灌溉和管灌等技术示范,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组织开展灌区骨干渠道农业供水水质监测,灌溉期间于春灌、夏秋灌、冬灌按照农业灌溉水质检测要求开展供水水质监测,确保灌溉供水水质安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各市、县〔区〕)
4.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县建设。坚持生态优先、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多方参与,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全要素全链条防治,以“农业面源污染减排、黄河流域水质改善、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为目标,抢抓项目建设时间,大力实施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畜禽养殖污染资源化利用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农膜回收利用工程“四大工程”,构建符合宁夏实际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和体制,实现从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修复及循环利用全过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控制,大幅度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2022年,平罗县、彭阳县将完成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各市、县〔区〕)
5.深入实施农膜回收行动。按照“政府扶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企业市场化运作”工作方式,坚持“健全网点保回收,激励企业保加工,行政监管保捡拾”工作机制,形成“农户(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积极捡拾、回收点应收尽收、企业收购加工”利用体系,推动农用残膜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变弃为用,有效治理白色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标准地膜应用,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处置,建立健全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开展常态化监测评估。到2025年,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各市、县〔区〕)
6.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实施农药定点经营许可制度,严格落实“谁经营、谁回收、谁处置”的主体责任。依托农药经销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网点,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安全处置费用纳入财政补贴范围。积极探索“农资经营单位折价回收、有资质的环保单位规范化处置”的方式,加快构建废弃农药包装废弃物的政策支撑、回收处置和组织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废弃农药包装物“统一回收、集中处置”的运行体系。到2025年,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各市、县〔区〕)
(二)强化养殖污染防治。
7.优化水产养殖方式。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开展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因地制宜发展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方式,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推进湖泊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严格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依规清理不符合要求的水产养殖设施。到2025年,累计改造养殖池塘2万亩,大水面生态增养殖面积达到10万亩,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5个,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率达到80%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各市、县〔区〕)
8.加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严格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措施,推动粪污处理配套设施装备提档升级。组织全区17个畜禽养殖重点管控县(市、区)完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修订《宁夏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严格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建设畜禽养殖场配备视频监控网络体系,记录粪污处理、运输和销售等情况。到2025年,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95%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各市、县〔区〕)
9.推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规范养殖户粪污贮存和还田利用,鼓励采用截污建池、收运还田等模式处理利用畜禽粪污。鼓励和支持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总结示范推广种养结合能源生态型、达标排放能源环保型以及循环利用、集中处理等畜禽粪污处理综合利用模式和固液分离、干粪发酵处理、污水处理等实用技术,提升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改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装备条件。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各市、县〔区〕)
(三)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0.建设清洁宜居美丽乡村。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完善河湖“四乱”问题常态化规范化治理机制,将清理整治范围进一步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加强河沟渠巡查工作,严禁向河道、沟渠堆放生活垃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250个环境美、村庄美、田园美、庭院美、生活美系统集成的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建设40个重点小城镇,打造“塞上乡村乐园。抓好农村的规划和治理,做好村庄特色风貌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村容村貌提升,保护和修复自然景观,村庄清洁行动实现全覆盖,塑造“塞上田园”美丽风光。(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乡村振兴局、水利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和草原局,各市、县〔区〕)
11.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切实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规划设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治理模式、排放标准和处理工艺,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污水治理技术,鼓励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体系,鼓励专业机构整县打包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实施项目融资、设计、建设、投资和运行。鼓励市、县(区)开展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智慧化改造,实现物联网“一站式”集中监管、“智慧化”运营。到2025年,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水利厅,各市、县〔区〕)
12.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始终坚持“先保基本治理、后提高分类治理水平”思路,建立健全“户、村、乡(镇)、县城或区域”四级有序衔接的垃圾清扫、投放、收集、分拣、转运、末端处理体系,完善治理机构、保洁人员、收运设备、中转和处理设施配建,推行农户初次自主分类、保洁员上门二次专业分类收集和指导监督模式,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位建设一批区域农村有机垃圾与农业生产废弃物协同处置利用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化、分散化、无害化末端处理设施,常态化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乡村复检复评和升级创建工作,到2025年,全区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村庄实现全覆盖,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达到35%以上。(责任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生态环境厅,各市、县〔区〕)
13.扎实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科学确定厕所改造技术模式,严格落实农村改厕“4+4+4”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常态化开展问题厕所排查整改,确保改一个、成一个、用一个,一年四季都能用。加强农村改厕与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合理布局农村公共厕所,健全长效运维管护机制,稳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生态环境厅、市场监督管理厅、卫生健康委,各市、县〔区〕)
14.系统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优先治理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的农村黑臭水体,实行“拉条挂账、逐一销号”,稳步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抓好科学精准治污,合理选择生态修复措施,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等统筹实施整治项目。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动态更新纳入自治区监管的黑臭水体清单,分期分批实施整治,开展水质动态监测,严格落实黑臭水体整治销号管理。到2025年,完成27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责任单位:生态环境厅、水利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厅,各市、县〔区〕)
(四)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
15.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安全利用方案,科学筛选并实施安全利用技术措施,不断降低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减少重金属从土壤向农作物转移,推动受污染耕地实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建立土壤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在永久基本农田内布设省控监测点持续开展土壤污染监测。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加强安全利用类耕地管控,采取调整种植结构、增施有机肥、农艺农技融合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大力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严格涉重金属行业大气、水污染物排放管控,排查整治涉重金属等矿区历史遗留固体废物,坚决打击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含镉等重金属污染物的违法违规行为。到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在98%以上。(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自然资源厅,各市、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