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小城镇污水复合式人工湿地工艺
一、技术概述
复合型人工湿地以强化和优化微生物作用为目的,由总体处于厌氧状态的竖向折流湿地和总体处于兼氧状态的侧向潜流湿地组合而成,在侧向潜流湿地中设置自然复氧槽,合理溶解氧分区,在人工湿地系统内形成了厌氧+好氧/缺氧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提高湿地微生物功能分区和作用效率。连续的上下U形折流和水平S形流态,保证高效池容利用率,简化复杂布水系统和运行管理难度,无需自控系统支持。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处理水量、水质和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快速设计拼装。竖向折流湿地进行了防堵设计,保障了湿地长效稳定运行。处理出水可以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吨水工程建设投资1520元,吨水运行成本0.15元。
二、技术优势
(1)合理的溶解氧分区,保证湿地内微生物处理效率;
(2)应对低碳氮比进水的高效生物脱氮技术;
(3)低温地区复合式人工湿地设计及运行控制技术;
(4)模块化设计,能够适应不同水量和地形条件的要求;
三、适用范围
低碳氮比进水的小城镇、村庄污水处理工程
四、基本原理
复合型人工湿地:竖向折流湿地+侧向潜流湿地,将总体处于生物厌氧状态的竖向折流湿地与总体处于好氧/兼氧状态的侧向潜流湿地相组合,在人工湿地系统内形成了厌氧+好氧/缺氧的微生物生长环境,提高了填料及根区内的微生物量,促进了不同净化功能微生物的组合,强化了传统人工湿地的生物净化作用。在内回流系统的协助下,可以实现碳源有机物和氮等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独特的流态设计,提高了池容利用率,避免了传统湿地复杂的布水系统,运行管理简便,无需自动控制系统。该人工湿地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处理水量、水质和场地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快速设计拼装。
五、工艺流程
污水经调节池和沉淀塘预处理后,去除大部分的悬浮物,降低后续湿地的污染物负荷和堵塞的可能性;之后,污水依次流经平行设置的多组竖向折流湿地和侧向潜流湿地;最后,污水进入观测塘,在高浓度进水或低温时,部分处理后的水回流至沉淀塘,以加强生物反硝化作用并提高处理效率,剩余的出水可回用或排放。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