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环保:万亿环保市场的强劲细分赛道
智慧环保主要是强调感知层技术和智慧层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实时、自动化的环境数据感知系统,对环境污染源数据、大气环境质量数据等进行实时的采集和监控,同时能够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对大量环境保护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智能化、自动化。智慧环保可以从源头上抓好安全设置的问题。
从2014年发布《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打响超低排放第一枪后,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有关超低排放和智慧环保的相关政策,频频利好行业发展。
2020年两会生态环境部表明,生态环境发展不会为短期经济发展让路、方向不变、力度不减,下一步继续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2020年内会启动第二轮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政策利好将催生智慧环保行业更强劲的需求。
智慧环保”由智能环境感知、高速多网传输、智慧支撑技术、智能信息管理四层构成。
在传统环境管理模式下,信息孤岛现象明显,而智慧环保可以更好地满足环境管理、监测和治理需要。
物联网在环保治理中起到数据获取和管理的重要作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数据中获取的价值也越来越多,数据在环保治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2018年,物联网在环保领域需求突破300亿,达到351亿元,物联网在智慧环保中的比重较2011年水平呈上升趋势。
智慧环保借助物联网技术,把感应器和装备嵌入到各种环境监控对象中,通过计算资源将环保领域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与环境业务系统的整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实现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智慧”,进而服务于环境管理、监测和研究部门、污染排放及治理企业、其他社会机构和公众。
在“十三五”的环保政策热潮以及ICT技术成熟背景下,我国智慧环保行业发展迅速。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的数据,我国智慧环保产业2010年即突破百亿。2010-2018年,行业复合增速达19.31%,至2018年智慧环保产业规模已达521亿元,同比增长10.9%,2019年市场规模近585亿元。虽然智慧环保行业已保持数年较高速增长态势,但其市场规模对比整体万亿级的环保市场,智慧环保目前市场规模较小,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智慧环保”对现有环境监测提出了新的改造要求和发展契机,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生态监测将迎来统筹建设与全面完善,横向监测范围、监测密度与纵向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分析、共享链条将实现双向扩张。
目前智慧环保运营链条包括感知、传输、计算和应用。环境“大”数据包罗万象,在数据中心环节中完成,数据中心是智慧环保运营链条的核心环节。
根据清华大学研究成果,如果增加智慧环保顶层设计,智慧环保产业链可分为感知物联、信息传输、云存储、应用工具、顶层设计等。
“智慧环保”项目仍以销售监测硬件和软件为主要盈利模式,但综合型的一体化服务商将是未来的主导模式。
“智慧环保”要求监测打破单一的感知层监测,将系统向上层信息处理平台延伸,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立体化、一体化的综合监测、数据分析、决策反馈服务平台。
实现这一点目标,监测企业需要通过并购或联合开发模式,与平台层的IT企业,特别是大数据公司展开合作。监测公司掌握了环境治理需求的第一手信息,监测业务可以为环境治理业务提供大量的环境治理需求信息,监测和治理产业链上形成良好的协同关系,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
智慧环保行业市场参与主体包括环境监测和分析仪器厂商、IT软件服务商和物联网技术和服务提供商。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完成全省县级监测点第三方运维的省份仍属少数,大额招标订单不断涌现,新增自动监测点网格需求仍然旺盛,未来仍有很大空间。
从市场投资需求来看,如果未来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333个地级行政区、2,851个区县都推行建设智慧环保,那么环保数据运营和服务将会广阔市场空间。
若产业链厂商通过销售和标杆效应,最终建立覆盖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辽宁中部、山东、武汉及其周边、长株潭、成渝、山西中北部、陕西关中等区域的以环境监测为基础的大数据AI服务体系建设,此时全国典型城市的数据会被制成一张网覆盖到全国,护城河将进一步拓宽。
环保监测正面临着监测事权上收和推动第三方运营维护服务的转变,而未来“互联网+大数据+环保”的智慧环保理念将有望实现环境监测的全覆盖。
当前智慧环保还在积极建立的过程,如何在构建的时候将安全问题考虑进顶层设计问题中是重点。政府要求确保“十三五”时期全面完成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任务,2020年全国省以下环保部门按照新制度高效运行。
编辑:赵利伟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