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概念以及设计分析,市政道路建设
“海绵城市”主要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具有吸附能力,在涝时吸水,旱时吐水。在应对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它的核心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让城市回归自然,建设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所以建设海绵城市基本原则是应以保护生态优先,最大程度上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
首先,建设海绵城市必须有“海绵体”,通过有效地方式保护好原有的“海绵体”。过去,城市建设盲目的追求高楼大厦以及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现在,不仅要尊重城市已有的山水格局,还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池塘、沟渠等“海绵体”使其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的手段逐步修复已经受到了破坏的“海绵体”。
其次,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将原有的城市基础建筑设施改造成为在涝时吸水,旱时吐水的“海绵体”。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为了突出城市景观,不仅将绿地都建得高出周围,而且路面、街面铺设采用的都是水泥、沥青和地面砖,透水性极差。在下雨时,往往都是往路上流,往街上流,而不是往绿地里流,使得绿地不能涵养水份和吸尘,而且得不到最好的雨水浇灌和肥料滋养。如果采用大量的透水铺装材料使其变成透水路面、透水街面,城市的地下将能储存非常可观的地下水量,以供绿地灌溉。
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就应该增设一定规模的“海绵体”。结合城市排水防涝的实际情况,增强河湖的调蓄能力,使城市能正常排水、蓄水。有目标的开挖河湖沟渠、扩充水域,促进雨水的调蓄、渗透和净化能力。在街道、广场等地面采用透水铺装,在道路两旁建设动植物滞留槽,屋顶建设绿地,社区建设有景观小品、雨水花坛,沿河地带应建设生态驳岸、滨河绿化带、湿地公园。总之,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让自然河流、生态廊道、道路框架、商住小区作为点线面,从而建造宜居的田园城市空间形态。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