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海绵城市建设 10万亿蓝图凸显绿色生态理念
鉴于目前雾霾、水患、热岛效应等极端气候所衍生的环境危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修复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话题。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布局海绵城市建设 10万亿蓝图凸显绿色生态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随着生态文明从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到写入“十三五”规划,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凸显。
伴随着全球特别是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热岛效应、城市缺水、“路上行船”等城市病开始盛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这个概念的提出,不仅仅是水的问题,核心问题是我们整个城市建设、管理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我们突破一个瓶颈的问题,所以说集中在水上面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国家要求在城镇化发展进程当中,我们要提升我们城市的品质,提高城镇化发展一个跨阶段的任务。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将主要围绕四大主体展开;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城市绿地与广场、城市水系等规划建设。
近日,住建部、国家开发银行日前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国家开发银行资金有望发挥杠杆作用。
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将确定建设项目(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城市排水防涝、雨水资源化利用为突破口,以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水体治理与修复、排水与调蓄设施等为建设重点)、建立项目储备库(2016年3月底前完成项目滚动规划和2016年度建设计划编制工作、每年10月底前报送下一年度建设计划确定的项目信息)、推荐备选项目给国家开发银行。
我们认为国家开发银行将重点支持大型专业化建设运营主体来运作上述备选项目,只有这些企业有足够信誉及能力保证项目收益、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信贷支持。“通知”提出的PPP模式将得到推广,政府将鼓励具备综合业务能力企业采取总承包方式、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整体打包运行。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将以风险可控为原则,起到的作用相当于“优先”,并有望引入“劣后”社会资本进入海绵城市市场。
海绵城市资金需求量巨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成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按照海绵城市建设导则,海绵城市每平方公里建设投资成本在1.5-1.9亿元之间,全国657个城市如果都要在2020年完成任务,整体投资接近10万亿元。
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海绵城市;财政部12月28日发布“规范PPP综合信息平台运行的通知”、12月29日发布“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的通知”之后,PPP在逐步走向正轨、并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扮演关键角色,国家开发银行资金会发挥有效杠杆作用、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提前布局据优势地位,在顶层设计的推动及国开行资金的助力下,海绵城市有望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海绵城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还有技术保障和资金保障作为海绵城市“落地”的支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国家大力倡导的“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打造健康永续的宜居都市将不再是梦想,还原纯净的蓝天、再现绿水青山也终将成为现实。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