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省渐次推开治水常态化 “河长制”表现抢眼
天津中心城区海河两岸,水波粼粼,游人如织。不时有驾着小艇的环卫工人来回穿梭,将水面漂浮物及时打捞干净。“不及时清理不行啊,‘河长’对我们考核可严了,保洁不到位直接影响大家的收入。”水环境保洁公司经理王建洲说。王建洲口中所说的“河长”,就是天津市水生态环境管理责任人。
在千里之外的江西,省委书记亲自担任省级“总河长”,省长担任省级“副总河长”,7位省领导分别担任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鄱阳湖、长江江西段省级“河长”,高位推动让“河长制”在全省上下得到贯彻落实。
来自水利部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海南等8个省(市)党委或政府出台了文件,在全省(市)范围内推行“河长制”;16个省(区、市)的部分市县或流域水系实现了“河长制”。
在“河长”的组织领导下,水利、国土、环保、公安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将河湖保护纳入政府目标责任机制,不断健全“河长制”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河湖功能初步恢复,有力推进了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
河道有了“父母官”
“河长制”,简言之,就是由党政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湖管理保护。这个由江苏无锡首创、源于蓝藻暴发的水环境管理制度,由于实施以来效果不错,近些年陆续被各地借鉴。
天津市水务局副巡视员梁宝双就是这众多“河长”之一,谈起“河长制”在天津的实施,梁宝双说,环境倒逼是主因。“近些年天津经济发展迅速,水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成为环境治理的严峻挑战。”水体污染之痛唤起了天津的治理决心。2013年,天津在全境内推行地方党政首长负责的“河长制”,中心城区以外河道,由河道所在区、街镇、村行政领导担任“河长”;中心城区以内的河道,“河长”由市水务局负责领导担任。目前,天津共有厅局级“河长”35人,街镇级“河长”173人。
河流养护落实到党政领导身上,首先就解决了原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梁宝双认为,由党政首长来挑水环境管理的头,让原本无人愿管的河流有了“主人”,责任划清楚后,过去可以推脱的事情,推也推不出去了。河长制的推行,使过去对河流集中式的治理方式,变为常态化的治理。
天津“河长制”的重点用于“治”,而拥有先天生态优势的江西则着眼于“护”。“江西山山水水都很好,‘河长制’的作用,就是保护现有的青山绿水不受污染。”江西省水利厅厅长罗小云说,2015年,江西开始实行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由省委书记担任省级“总河长”,省长担任省级“副总河长”。高位推动,让每一片需要保护的水域有了责任主体。
有问题找“河长”
潮白新河是天津的一条人工行洪河道,水面开阔,风景怡人,惹人注目的还是河道边竖起的一块河长公示牌,上面写明该河段“河长”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在天津,几乎每一条河流都有这样一张“身份证”。宝坻区水务局局长何建华说,这是为了方便市民监督河流管理。“‘河长’作为责任人,负责河道日常管护,群众一旦发现偷排、污染等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河长’举报。”
“有问题找‘河长’。”宝坻区宝平街道办主任郭静超对此深有体会,任潮白新河镇街级“河长”不过一年,他已经习惯接到群众的举报,小到发现一张冰棍纸,大到乱排乱放,只要有人指出问题,他就必须协调相关部门给出反应。除了接受群众举报,郭静超还经常到河边转转,发现有人丢了垃圾,马上捡起来带走。“‘河长’不是职务,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他说。
相比于镇街级河长的郭静超,南昌市市长郭安肩上的担子更重,他既是南昌市的“副总河长”,也是赣江南昌段“总河长”,对属地河段环境、水质、截污、绿化等负总责。郭安说,有问题要找“河长”,“河长”也要主动啃硬骨头。郭安担任“河长”后的件事就是铁腕治砂,协调司法、环保、水利等多个部门,整治非法采砂这个困扰赣江多年的痼疾。
事得有人管,管事的人更需要监督。“河长”走马上任后,如何调动他们治水的主动性,避免“河长制”落得一纸空文?天津采用的方法是严格考核与奖惩制度。“河流管理的成果已经纳入各级‘河长’的政绩考核。”梁宝双介绍,天津市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对河道水生态环境管理进行打分,结果每月汇总,年底再通过媒体公示各区考核分数的排名,“晒成绩单”。
变化正在悄悄发生
而事实上,随着“河长制”在各地推行,大地上奔腾的河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天津水环境保洁公司经理王建洲几乎每天都要开着游艇在海河上巡视一遍,近两年,他感觉到水环境在慢慢变好。“原来行洪时期来的都是污水,现在少见了。”
海河的变化并不是个例,梁宝双介绍,自“河长制”落地以来,天津感官水质异常河道从211公里下降到34公里,环境卫生不达标河道从53公里变为全部达标,综合考评河道从620公里提高到2274公里。
改变的除了环境,还有人。江西靖安县水务局局长王仕钦感慨,“河长制”在江西推行1年,不仅使河流又回到初的模样,还影响到每一个临河而居的百姓。“以前没人管,大家你扔我也扔。现在镇长、村长没事就会来走走,保洁员每天下河打捞垃圾,大家也不好意思再乱扔乱排了。”村里人不仅开始约束自己和家人的行为,碰到陌生人向河道扔垃圾也会主动制止。
更深的影响还在岸上。王仕钦说,“河长制”让考核重心发生调整,环境倒逼的压力使地方自觉地将治污纳入常规,并抓住契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靖安,凡是可能对河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行业一律被拒之门外,“我们现在的重点是发展旅游业、绿色产业,打造全域有机农业。”
在未来,随着“河长制”的全面推进,省长、市长、县长、乡长、村长都可能成为“河长”,成为我们“母亲河”的生态卫士,而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参与到“母亲河”的治理之中。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