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再出重拳 工业集聚区或成监管重点
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文简称“水十条”)发布,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引发业内聚焦。随后2015年8月发布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明确了城市黑臭水体的排查与识别、整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整治效果的评估与考核、长效机制的建立与政策保障等内容。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国黑臭水体治理进展如何?
“黑臭”本是老百姓的大白话,特指那些肮脏不堪的水体。出乎意料,这个大白话被写进了国务院治水文件,并对其明确了治理时间表。按照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的定义,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教授指出,城市黑臭水体大都流动性差,有的就是不流动的断头浜,就是所谓的“死水一潭”。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水体自净能力差,水体缺氧。在缺氧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被分解,产生不同类型的黑臭类物质,导致水体被污染。
基于此,在“水十条”中,黑臭水体治理有了明确要求:“到2017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住建部2016年年初也公布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
对百姓来说,关心的莫过于身边的河流何时脱离黑臭,重现清流。“水十条”中关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时间表,给人的希望,尤其“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要于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的目标,让人感觉城市中“亲水”的生活似乎近在眼前。然而,也有舆论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仍将面临大考。
以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为例,来自媒体的报道消息称,环境保护部24日通报,截至9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3个区域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共591家,有65家未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其中,61家在河北省,约占全省252家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总数的1/4。
《通报》指出,截至目前,上海、浙江两省(市)117家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已全部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按照“水十条”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应于2016年底前全部建成。工业集聚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
其中,北京省级以上工业集聚区共25家,已全部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有14家未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天津共60家,均已安装在线监控装置,有2家未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河北共252家,有61家未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有72家未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此外,上海共3家,已全部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江苏共131家,有1家未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有2家未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浙江共114家,已全部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广东珠三角区域共6家,有1家未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有1家未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
《通报》后申明,环保部将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会同相关部门,对逾期未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的工业集聚区,采取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等惩处措施。
而在王洪臣看来,黑臭水体治理不仅涉及决策、规划,还涉及持续性稳定投资渠道以及工程实施,牵涉面广,实现不易,却非无解。“黑臭治理是改善民生的大好事,动手治理以前,要好好研究方案,把好事做好。”王洪臣说。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