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农村污水源头 誓还乡村一泓清泉
近年来,农村水污染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面对此现状,我国还需把脉农村水污染源头,建立农村水质在线监测体系,采取适合农村情况的污水处理技术积极解决农村污水,誓还美丽乡村一泓清泉。
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60多万个行政村、250多万个自然村,居住生活着2亿多农户、近8亿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显现至今,农村水污染困境迁延多年,终呈愈演愈烈之势。
农村水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广大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在农村水污染多重因素叠加之下,令人神往的乡村风景不再依然,探寻一泓清泉在诸多地方亦变成一种奢求。
以分散式为特点的农村污水治理,投入大,运行效率低,难以持久,投融资模式创新乏力,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期以来的痛点。同时,又因为农村污水处理规模小、数量多且高度分散,难以为每个站点配备足够专业运行人员。由于偏远,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更新等也会受到较大限制。故此,面对农村污水处理的种种难点,我们先应该把脉农村水污染源头,以便更好的解决农村污水,还美丽乡村一泓清泉。
聚焦农村水污染源头
生活污染。目前,农村并没有广泛地建立垃圾清运处理系统,因此农村垃圾不能及时回收和有效处理,任其在自然条件下分化和分解,其产生的大量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相关数据显示,60%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既没有防渗型水泥池贮存粪尿,也没有相应面积的农田就地消纳,畜禽粪便的还田率只有30%~50%。因此,大量的畜禽粪便、废弃物和废水就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体中,严重污染河流和水库,使河道水体变黑、富营养化。
化肥、农药等农业面源污染。农村残余化肥和农药则通过农田排灌水及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地表水体,引起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而渗入到地下,使地下水的总矿化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氯化物和重金属含量逐渐升高,严重污染地下水的水质,被有机化学药品污染的水难以净化,威胁人类饮用水的安全。
解决农村水污染仅仅只靠源头处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积极添加大数据元素,借助“智慧水务”提升农村污水处理,力争建设美丽乡村。
农村污水搭上“智慧”列车
将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互联网化,让水厂做到真正的远程监控和远程控制运行。比如环卫系统管理,正常情况下不用管理,管理人员都是处理非正常的业务。农村污水处理要建设一个云平台,从工程角度来讲,把海量的数据不断地进行分析总结完善,再反馈到生产实践中,对技术的完善和推广应用也会有所帮助。
在农村建设水质在线监测系统,水质监测主要是在污水处理池进出口位置。在污水处理池的进出口位置安装水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污水处理池进口和出口的水质情况,保证污水处理池处理之后的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的标准,进行排放,反之未达标的污水进入河流、水库以及农田,造成水污染。
大数据还可以把农村的污水和自来水结合起来。不管是分散的自来水供水还是区域的自来水供水,全部实现网上操作,处理、收费均通过移动支付,使上水和下水一体化,水务和环卫一体化。根据水量以及水质的情况,可以对某个地区进行健康状况、人口分布、人口活跃度等分析,还可以做其他业务上的延伸,使运营管理成本大幅下降,盈利模式更加多元。
农村污水处理前景
在“水十条”落地和“十三五”拉开序幕之际,水环境市场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据有关部门粗略估计,2016年农村污水处理行业产值有望超过400亿元,到2020年时将增至840亿元,2025年时超过100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
但在破解农村污水处理问题上,需要寻求更为合适的商业模式,或可引入PPP模式到农村污水处理领域。从而提高企业涉足农村污水治理的积极性,改善农村水资源质量。又可以发展农村循环经济,采取适合农村情况的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农村,收到真正效果。建立完善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实绩考核制度,实行环境责任追究制。农村水污染列入领导干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环保奖惩机制,将问责制切实引入官员考评之中,增强水污染防治责任感,赋予环境保护部门对考评官员提出处理、处罚意见的权力,保障和加大农村环保纳入官员考评的问责力度,杜绝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牺牲环境行为。由此,业内相关人士预计到2020年前,污水处理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可维持在20%左右,农村污水处理将是主要市场。
(参考资料:博宇智业、给水排水/王洪臣、 北京测绘/李娜、经济预测部/尹伟华)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