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稠油污水达标外排处理工艺
高盐废水,是指总含盐质量分数至少1%(10000mg/L)的废水,其广泛产生于化工、制药、制革、食品、采油、海产品加工等众多工业实践中。稠油污水属于一类典型的高盐废水,其水温高、粘度大、油水密度差小、乳化严重、含油量及含盐量高,水中有机成分复杂且含有酚类等化合物,可生化性差,相对于其他采油废水难度更高,属于难生物降解污水。结合国内现阶段研究及现场调研情况,大部分采油废水治理工程处理能力不足、功能不完善、生化效率低、不能连续稳定运行、外排达标率得不到保证。
文章为解决某油田稠油污水达标外排问题,开展“强化混凝+高盐生物强化+臭氧-BAF深度净化”综合处理中试,考察该工艺的处理效能及稳定性,为其后期工程化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水
中试用水取自某油田稠油污水处理站沉降罐排水,具有盐度高、有机成分复杂、毒性大、可生化性低等特点,具体水质特征,见表1。
1.2 中试装置及流程
中试采用“预处理(混凝沉淀)+高盐生物强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深度净化(臭氧氧化-BAF)”工艺,系统由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接触氧化池、中间水池、臭氧氧化塔、BAF池及出水池组成,有效容积分别为30、3、6、15、6、2、3及6m3,处理规模1m3/h。生化段根据具体功能与废水水质特征,投加耐盐活性污泥及填料予以强化,其中水解酸化及接触氧化池投加软性悬挂填料,填充率70%,BAF段投加陶粒填料,填充率65%;臭氧氧化段投加陶瓷鲍尔环填料,填充率50%,加强布水并提高臭氧传质及利用率;工艺流程,见
1.3 耐盐活性污泥
根据稠油污水盐度及COD主要组成,利用采油污水处理厂生化池污泥、油田开采区污染土壤及盐碱地土壤等作为种源,采用限制性培养技术进行特定培养及驯化,即严格按照微生物现场应用条件进行培养基质选择,待微生物菌群具有一定代谢能力后,直接采用实际废水进行高效降解功能菌群的筛选和扩培,短期内完成特定耐盐活性污泥的制备。
1.4 软性悬挂填料
在辫带式编织基础上对合成纤维亲水性、生物亲和性及带电性进行改性,同时添加生物活性促进物质,能够实现高盐环境下微生物快速附着及生物膜稳定更新。
1.5 试验方法
中试工艺为“预处理(混凝沉淀)+高盐生物强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深度净化(臭氧氧化-BAF)”,启动初期,三段工艺单独、同步运行。混凝段进行药剂筛选、复配及投加量等初步确定;高盐生化段与BAF段进行耐盐活性污泥投加、活性恢复与填料预挂膜;臭氧段初步确定臭氧投加量与COD脱除关系;待预处理段出水石油类≤20m/L、SS≤20mg/L,高盐生化段COD去除率>50%且耐盐活性污泥充分附着于填料且相对牢固时,将两段工艺串联起来,连续进出水,优化工艺参数;待高盐生化段出水SS≤20mg/L、COD≤100mg/L时,将其与深度净化段串联运行,实现全工段连续,结合处理效果继续优化各工段运行参数,最终使得出水COD≤50mg/L、石油类≤3mg/L、挥发酚≤0.3mg/L、SS≤20mg/L(DB21/1627―2008)。
各单元启动运行方法如下。
1.5.1 预处理单元
结合稠油污水水质特点,以COD、石油类等为考察目标,通过对市售絮凝剂与助凝剂进行有效组合与条件优化,确定药剂成分、配比与控制参数。
1.5.2 生化单元
向生化段投加耐盐活性污泥2000~3000mg/L,采用“间歇闷曝+连续流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微生物活性恢复、培养、驯化与填料挂膜,挂膜期间根据挂膜效果及COD、石油类、挥发酚等去除水平调整营养液与实际废水的投加比例,逐步实现生物膜培养、驯化、增厚及稳定。
1.5.3 臭氧氧化单元
按照操作规程及性能参数表,进行本单元的合理启动;根据进出水COD、B/C等指标,调整及优化臭氧单元工艺控制条件。
1.5.4 全流程连续稳定运行方法
进水负荷及流量逐步提高至设计目标(1m3/h),结合处理效果控制负荷提升比例,不断优化过程控制参数,最终考察整体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及处理水平。
1.6 分析项目及方法
主要分析项目及方法如下,COD:氯气校正法;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挥发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SS:重量法;总盐:重量法;BOD5:稀释接种法;有机物定性定量分析:气质联用(GC/MS);DO、pH及水温采用便携式仪器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 稠油污水有机物成分解析
GC/MS结果显示:污水中有机物以环烃(脂环烃、芳香烃)类衍生物为主,总含量为89%,包括:酮类、酚类、酯类、噻唑类、含硫化合物;其余链烃类衍生物总含量为11%,包括:酸类、醇类和酰胺类;从有机物官能团分析可知,苯系物含量约占68%。
因此,该污水中难降解有机物多、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同时盐含量、石油类等浓度高,影响微生物的正常代谢性能,有必要通过合理的预处理手段,降低废水毒性并提高可生化性,提高生化进水品质,以利于高盐稠油污水高效降解功能菌群的构建。
2.2 COD去除效果分析
结合挂膜情况及处理效果调整进水负荷及工艺参数,生物膜逐步驯化至成熟、稳定,直至进水流量达设计要求(1m3/h)及稳定运行。整体连续运行至稳定期间,各工段COD去除情况,见图2。
稳定运行期间(最后15d),在进水流量1m3/h、TDS28500~31200mg/L、COD821~875mg/L条件下,由图2可见,混凝出水COD573~599mg/L、水解酸化出水COD468~489mg/L、接触氧化出水COD72~78mg/L、臭氧氧化出水COD57~63mg/L、BAF出水COD38~43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19%、84%、20%、34%,整体去除率达95%以上。
优化后主要工艺参数控制,见表2。
2.3 石油类去除效果分析
中试装置整体连续运行至稳定运行期间,3个主体工段(预处理+高盐生化+深度净化)的石油类去除情况见图3。
石油类整体去除率高达99%以上;稳定运行期间(最后15d),在进水石油类44~48mg/L条件下,由图3可见,混凝预处理出水石油类14~17mg/L、高盐生化出水石油类0.71~0.78mg/L、深度净化出水石油类0.10~0.13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95%、84%。
2.4 挥发酚去除效果分析
中试装置整体连续运行至稳定运行期间,3个主体工段(预处理+高盐生化+深度净化)的挥发酚去除情况见图4。
挥发酚整体去除率高达99%以上,其中生化段表现出较高的耐毒性水平及处理效果;稳定运行期间(最后15d),在进水挥发酚43~56mg/L条件下,由图4可见,混凝预处理出水挥发酚23~26mg/L、高盐生化出水挥发酚0.12~0.17mg/L、深度净化出水挥发酚0.01~0.04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2%、99%、89%。
2.5 SS去除效果分析
中试装置整体连续运行至稳定运行期间,3个主体工段(预处理+高盐生化+深度净化)的SS去除情况见图5。
稳定运行期间(最后15d),在进水SS133~146mg/L条件下,由图5可见,混凝工段对其进行了大幅度脱除,混凝预处理出水SS15~19mg/L,为后续生化段创造了良好的进水条件;污水经高盐生化后,出水SS仍维持在20mg/L以下,也为臭氧工段提供了较好的进水条件;废水再经深度净化后,出水SS2~4mg/L,肉眼观察清澈透明。
2.6 可生物降解性能分析
文章中试结合废水水质状况与工艺特点,采用“强化混凝”、“水解酸化”以及“臭氧氧化”作为不同工段的预处理手段,实现大分子有机物的开环、断链以及部分有毒物质的去除,更好的发挥了各工段处理效能与组合优势,实现高盐稠油污水的稳定达标外排。
稳定运行期间,各工段可生物降解性能(BOD5/COD)变化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中试进水B/C为0.123~0.148,可生化性较差,经“强化混凝”、“水解酸化”预处理后,B/C提升至0.264~0.271,接触氧化进水品质得以改善,其出水B/C0.083~0.103,可生化性很低,由此表明,生化工艺已发挥显著的处理效能;因此,后段采用“臭氧氧化”进行废水可生化性的再次提升以及部分难降解有机物的彻底降解,B/C提升至0.281~0.317,为后续BAF的有效发挥提供了有利条件。
3、结论
(1)“预处理(混凝沉淀)+高盐生物强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深度净化(臭氧氧化-BAF)”工艺综合处理某油田高盐稠油污水,可实现其稳定达标外排,出水水质远远满足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一级要求,为稠油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2)通过混凝药剂复配、耐盐微生物强化及组合工艺的协同增效,实现了高盐稠油污水的多级强化稳定高效处理;在进水TDS28500~31200mg/L、COD821~875mg/L、石油类44~48mg/L、挥发酚43~56mg/L、SS133~146mg/L下,处理出水COD38~43mg/L、石油类0.10~0.13mg/L、挥发酚0.01~0.04mg/L、SS2~4mg/L。
(3)结合稠油污水及工艺特点,采用“强化混凝”、“水解酸化”及“臭氧氧化”作为不同工段的预处理手段,可实现大分子有机物的开环、断链以及部分有毒物质的去除,更好的发挥了各工段处理效能与组合优势。
(4)该综合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好,抗负荷冲击能力强且运行稳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来源:江苏方洋水务有限公司,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