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需“深谋远虑”,海绵城市材料
近日云南临沧市受暴雨袭击,暴雨导致14个地方不同程度发生内涝,最为严重的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井盖及管道老化的老城区。受超强厄尔尼诺的持续影响,我国今年的雨水尤其多,类似的内涝现象在多个城市发生,据有关部门的防汛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全国范围内有154个城市因暴雨发生内涝,给城市运行造成极其严重的困扰,那么城市逢雨必涝现象究竟该如何扭转?
近来,既能抗旱、防涝又能节约水资源的海绵城市成为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热点,大受追捧。海绵城市,是指建设改造后的城市通过各种海绵体,下雨时通过各种技术和材料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并将这些净化的水利用起来。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是恢复城市自然的生态面貌。2014年12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已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各地海绵城市如火如荼的准备和实施着,但是海绵城市能否达到除涝抗旱的预期目标呢?海绵城市的建设不是简单的给城区多加几条排水管道,多建些草坪绿地、多铺点透水材料就行的,海绵城市的建设必须经过科学严谨的规划和布局,有了科学的设计和规划,才能有科学的建设。最基本的是要算清各地区不同时段的降水量大小,根据水量大小和城市规模确定城市防洪标准和排水管道建设标准,才能进行规划和建设。
年年暴雨年年治理,可内涝总也治不好,在破解城市内涝的道路上,或许我们最缺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那颗为城市繁荣、民众福祉深谋远虑的责任心。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各单位多部门协作,气象局、水利局和住建部门需要齐心协力互相合作。科学合理地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们不能盲目跟风,要从长远的利益和发展的眼光决策“建”要如何科学合理的建,哪些更需要保持生态平衡、尊重自然地“不建”?
不可否认的是,科学合理的海绵城市建设必然会带来城市水生态的改善,我们每一个人都将是受益者。城市将告别“烧烤模式”和“看海模式”,居住环境将更加舒适;水生动植物和其他生物将有更多栖息地,大大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更亲近大自然。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