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留雨水 全民参与共建设
德国城市雨水收集处理起步较早,经验比较丰富。德国的马路旁都铺设有植草沟,设置几层石、沙、土埋,用来留存、过滤雨水。在繁忙交通路段和工业区附近建设用沙石和芦苇过滤雨水的“人工池塘”。在雨水比较容易受污染的地方 ,下水道的井盖下均设置有“雨水篦子”,雨水篦子具有最佳排水和成本低的优点,预先拦截杂物过滤雨水。除雨水收集外,柏林建设有多个泵站,每天不间断地把污水排到9个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达标之后用于生产、生活或排放。
近些年来随着气侯和环境的变化,城市看海的现象越演越烈,一是地球环境的破坏导致强对流天气和极端天气的增加;二是城市现有的建设标准和当前城市应对防汛雨水尤其是暴雨的能力有一定的差距。根据城市的发展需要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应对环境变化,提高城市自愈能力。我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
雨水收集是海绵城市的重点,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指导意见发布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上海市已在浦东临港地区、松江南部新城以及普陀桃浦地区等区域开展试点。
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是围绕雨水的渗透、滞留、积蓄、净化、利用再排放来展开,提高整个城市的防汛抗旱能力,并进一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加强对城市规划整体的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广场绿地、建筑、道路和自然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法。
上海市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同时上海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较高,上海市的不透水面积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土地利用率比较高导致土壤渗透率比较低,目前上海市已选择了浦东临港地区、松江南部新城以及普陀桃浦地区等区域试点,通过试点建设进一步完善上海市海绵建设的标准体系以及实施办法。通过试点工作加快实施。在各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市展开,全面推进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全民共同参与
发展“海绵城市”的建设,要考虑工程、水利、景观设计、植物动物、微生物、生态等很多领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绿色基础设施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称,在解决海绵城市技术过程中应时刻体现综合利用的理念,在技术层面应注重工程、科学合理和艺术相衔接的理念。
可喜的是,现在很多看到了雨水收集利用的商机,希望能通过雨水收集,加入到水务市场化的运作中来。雨水收集仅靠政府部门倡导远远不够,除了挖蓄水池积蓄雨水、利用雨水节水桶盆盆罐罐收集雨水浇花和洗车外,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雨水经济政策,鼓励环保企业开发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使雨水的收集利用成为一项高新产业。国外很多市民都有自家的积水、绿化及排水系统,所有市民都应该当作自己的事业一样热心积极参与。
声明: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