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不仅要“治”更要“蓄”,弃流装置

    全球性资源矛盾日益凸显,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消耗,大大超出其更新能力,由于人口的增加和环境的破坏,在过去的30年间地球上的生物种类锐减,其中淡水生物减少了50%以上;海洋生物种类减少30%以上;树木种类减少10%以上。在众多资源中,水资源问题尤其严峻。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代世界最严重和最重大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未来人类将面临水资源极度稀缺的挑战之一。联合国在发布2015年《世界

    2019-12-13 qkep 56

  • 国务院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进程,雨水利用

    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实现雨水蓄排顺畅的合理利用。面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通过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抗洪能力。海绵城市的建设既能改善城市水体、水环境的质量;还能减缓城市内涝,解决城市内涝的老大难。海绵城市建设要通过对棚户区和老旧

    2019-12-13 qkep 63

  • 城市雨水利用——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系统工程

    城市雨水收集利用通过国内外近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的供不应求,减少了雨洪灾害,节约水资源是行之有效的。美国加州的地下水回灌系统10年总量1.34亿m³;丹麦的城市雨水利用采用屋顶雨水收集系统,丹麦冲洗厕所、洗衣服的水量相当于居民总用水量的22%。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雨水利用的法律法规,尤其鼓励雨水收集利用,甚至有些地区对浪费雨水资源进行处罚,目前国外很多地区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屋顶

    2019-12-13 qkep 66

  • 能吸水的混凝土路,弃流装置,海绵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透水材料铺装道路和广场已经成为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共识,20世界80年代国际上开始使用透水沥青路面、透水性地砖、类似我国园林建筑中用鹅卵石铺地等透水路面覆盖传统的硬化地面, 增大路面的透水透气性,使雨水及时渗入地下土壤并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并能收集雨水。通常透水性铺装系统是由混凝土块和网状结构, 填以沙子、砾石及土壤组成,具有孔隙通透性。 混凝土作为铺路和建筑一种常见

    2019-12-13 qkep 72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工程案例
QQ客服